新闻报道评论、微博微信评论、视频弹幕等逐渐成为网民参与网络空间讨论的重要方式。视觉中国素材

“未经授权身份不得发帖”、“严禁网络论坛有偿删帖”、“严厉打击非法网络公关”……国家网信办近日出台两项规定,《互联网发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引发了业界和网友的热议。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网络治理立法进程大大加快,目前已进入查漏补缺、不断细化的新阶段。 两项新规的出台,成为我国构建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又一建设性举措。

针对“发帖评论”新规,汕头大学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表示,评论作为网民日常频繁行为但缺乏反应体系王者荣耀合规外挂,进入规则和条例。 阶段。 对于“论坛社区”新规,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认为,这有利于推动互联网论坛社区的法制化进程,保障论坛社区的合法权益。网友的利益。 它不仅仅是互联网论坛社区领域的《网络安全法》。 具体适用也是服务提供者依法运营网络的指南。

完善实名认证,严控“网络流氓”

新闻报道评论、微博微信评论、视频弹幕等逐渐成为网民参与网络空间讨论的重要方式。 然而,“网络喷子”和垃圾邮件机器人却随意制造不良信息,导致互联网混乱。

我国的互联网实名制已在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得到明确。 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再次重申了真实身份认证制度。 此次公布的《互联网评论服务管理规定》提到,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注册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认证,不得提供向未核实真实身份信息的人员提供的任何信息。 用户提供评论服务。

《规定》首次明确了评论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对评论服务提供者明确了“后台实名”、信息保护、评论管理、不良信息处置等内容,明确了要求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强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同时强调加强网民自律王者荣耀合规外挂,符合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方兴东说道。

《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还明确要求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循“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用户在验证真实身份信息后注册账号,并要求论坛发起人和管理人落实真实身份信息备案和定期核查。 “真实身份认证系统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减少电信诈骗、侵害未成年人权利等违法行为。” 朱伟说道。

严厉打击付费删帖,遏制非法网络公关

不少网友反映,一些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商或其员工通过删帖、发帖、收费推送等方式获取非法利润。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和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市场秩序。”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针对非法网络公共关系等乱象,《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通过发表、转载、删除等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信息或干扰结果的呈现。 合法利益。

“该条例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作为重点内容之一。”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规定还明确,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设立互联网评论服务机构。 建立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强对互联网评论服务提供者失信行为的管理监督和处罚。

朱伟认为,根据我国《刑法》、《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此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规定,不仅强化了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的法律责任既保护了供应商的利益,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他们。 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也遏制了利用网络传播“不良公关”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

去年,“疾病相关论坛被卖”等事件引发热议。 网民普遍认为,互联网论坛社区非法商业经营、虚假广告给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规范相关经营活动,保护网民合法权益,《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首次明确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提供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同时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

“公众对上述事件的强烈反感也证明了一点:平台越大,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大。” 朱伟表示,在《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中,特别强调了“社会责任”。 “公共道德、商业道德、诚实信用”。 只关心商业价值而忽视社会道德的企业平台很难走远。 这种“短视行为”不仅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还会失去企业用户基础。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暗区突围外挂,法律责任是红线,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是核心。” 朱伟说道。

“网站要承担网络信息管理的主体责任,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强调。 《互联网评论服务管理规定》还重点明确了网站的主要职责。 例如,建立先审后发制度,充当评论“把关人”,维护良好的评论生态; 加强弹幕管理,提供弹幕服务的网站必须在同一平台、同一页面提供相应的静态版本信息。 防止弹幕链接中传播非法信息的内容。

(原标题《严控“网风”强化平台责任——专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