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成为一项基本规则。

早在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六项措施中,就严格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在22:00至22:00之间玩网络游戏。次日8:00。 提供服务。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1)

今年2月,出版部再次传达防沉迷工作时间节点要求。 网络游戏,包括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小游戏、主机游戏等,需要接入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 6月1日之后未连接到系统的游戏将停止运行。 此外,今年“两会”期间,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再次被代表们提上议程。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3)

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guide)

统一监管体系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而需要三星迈过的第一道“防沉迷”关早已落在了市场领先厂商的头上。

早在几年前,以腾讯、网易为首的公司就对未成年人实施了严格的宵禁政策。 与此同时,从控制游戏时间到控制游戏付费,头部游戏公司制定了“最严格的措施”来“劝说”一批又一批未成年人。 例如,上个月,腾讯在公布2020年Q4财报时提到,来自16岁以下用户的收入占国内网络游戏整体流水的3.2%。

当社会不再质疑防沉迷的必要性时,关键是如何让防沉迷不再流于形式,而是落到实处。

游戏公司不断堵塞漏洞,但当与聪明、贪玩的孩子竞争时,游戏防沉迷系统是否真正对孩子起到实质性的监管作用,成为社会的主要关注点。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5)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南方日报、南方+、南方数字媒体研究院《2020中国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白皮书》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6)

当监管政策完善、社会需求增长时,应对技术也会相应提高。 当人脸识别等更多技术应用于游戏防沉迷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似乎成为了厂商进入游戏的门槛之一。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7)

看技巧

打造史上最严防火墙

回想起来,早在2005年,防沉迷系统就开始在国内进行测试,主要针对端游。 当时,网易《梦幻西游》、《征途》、腾讯《QQ飞车》等端游均支持根据不同游戏时长为未成年用户提供提醒服务,并结合游戏时长将游戏收入减少至零。

说到手游领域,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腾讯掌门人完全领先。

如果以2017年腾讯推出的家长教师成长保护平台为起点,腾讯打造“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已有4年左右的时间,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也经历了3轮升级,每一次的升级时间上领先于行业。 技术和理念的彻底创新。

例如,2017年,腾讯构建了覆盖未成年人游戏行为全周期的“事前-事中-事后”健康保障计划,提供查询、提醒、设置儿童游戏时长、消费额度等监管服务。

2018年,腾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进行2.0版本升级。 此时,腾讯连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进行验证,完成了所有用户的实名验证。 手机游戏中未成年人防沉迷网络游戏的具体要求已落实。

监管政策的提前实施,看似是腾讯在游戏业务中极高的求生欲望,但腾讯本身在未成年人保护上并不“做作”。 除了《规定》之外,为了防止儿童使用成人账号绕过游戏防沉迷限制,腾讯还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围墙。

比如去年,腾讯游戏未成年人保护进入3.0阶段。 在腾讯旗下100余款手游的游戏登录、充值环节引入人脸识别验证,并支持与权威公安平台进行数据比对。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史上“最严”管理。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9)

这种管理能做到什么程度?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10)

目前已有超过200款游戏接入腾讯健康系统。 系统接入的游戏支持家长根据实名信息直接对孩子游戏的时长、时间、消费进行限制。

2020年12月,平均每天有1049万个未成年账号因登录时间超过1.5小时而被系统强制下线。 据腾讯近期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这一数字已增至1784万。

在此基础上,为了防止比较顽皮的孩子注册多个账号、冒用父母身份,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孩子充值,腾讯甚至将保护范围延伸到了协助老人监督孩子的能力。

为防止未成年人冒用老年用户账号绕过游戏防沉迷限制,去年12月,腾讯以《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为试点,推出“60岁及以上玩家” “一个自然月”充值1000元后,每次充值都需要“人脸识别”功能,系统会自动进行语音播报和屏幕提示,提醒该环节正在进行游戏充值身份验证。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12)

当涉嫌未成年人操作的成人账户每月充值大于400元或存在短期充值金额激增等异常行为时,将被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并自动语音播报屏幕提示

在各种限制下,腾讯游戏登录环节平均每天有724万个账户触发人脸识别验证,支付环节有6万个账户触发人脸识别验证。 其中,登录环节90%以上的账户被拒绝或验证失败。 被纳入防沉迷监管,80%的账户在支付过程中被封充。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13)

不遮挡光线

更需要解封和结合

尽可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护方法。 这才是处于市场顶端的腾讯应该做的事情。 但要真正提高防沉迷和未成年人监管的效率,还有一句老话,但对于游戏公司来说,却是一个更难应对的问题:堵比疏更糟糕。

比如,在很多媒体报道或者社交媒体平台的讨论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况:

当一些成年人使用游戏公司提供的机制时,一边封锁孩子可能的游戏机会,一边为了方便而将手机交给孩子,不经意间刷脸认证,根本不知道孩子在玩什么。 ..不断创造让孩子“钻空子”的漏洞。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14)

有些孩子成长的烦恼无处发泄,只能向游戏客服哭诉,什么时候可以退款,或者可以帮忙解网瘾。 一些孩子开始寻找新的方式来破解互联网。

我们只要筛选某个游戏账号交易平台上的信息,就可以搜索到20元就能买到的防沉迷游戏小号。 游戏公司可以提供强制实名验证,再加上人脸识别措施,但无法彻底消除灰色产业链。 在此之下,很难说购买小号不会成为孩子们的“秘密”。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16)

孩子们动脑子,花钱总有办法,打赏主持人、支持明星,甚至偷父母几十万,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索要汇票……游戏只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畸形的剪影背后,始终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和信任危机。

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家长感叹:当有的家长用“破罐子破摔”的方式,真正花时间去理解孩子、陪伴孩子时,连游戏都没有那么强烈了。 魅力。

成为公众舆论中心的不仅仅是父母和孩子。 近年来,一方面社会提倡对未成年人实行最严格的防沉迷制度,但另一方面,电子竞技被列为名校专业,游戏主播也成为一个热门职业。 许多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讨论。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18)

在一篇讨论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文章下,有网友这样评论

其中,从2020年开始,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开始推出根据成长守护平台真实故事改编的公益纪录片。 《父子之锁》以一个想成为电竞选手的孩子和父亲的视角记录了父子之间的关系,呼吁父母与孩子之间加强沟通。

纪录片《在光环中寻找自己》从腾讯游戏认证主播、成都AG超玩会梦泪和来自不同城市的3名学生的视角,揭示了最真实的电竞职业选手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0)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1)

在《寻找光环下的自己》中,孩子们向自己喜欢的电竞选手提出了“如果有成长和守护平台,他们还能成为电竞选手吗?”的问题。

另一方面,腾讯游戏还设立了Z星球、小叶妹妹、学霸星球等互动社区和AI问答系统,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客服之外的更多渠道,其中他们可以向同龄人提问,并向成年人吐露自己日益增长的烦恼。 。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4)

在Z星球,有孩子发帖求助:“父母不讲理,不听话就挨骂,骂不下去就挨打,怎么办?” 很多同行在帖子下写下了自己的经历,也有人给出了建议

这些来自真实事件、从孩子角度展现的片段王者荣耀辅助号购买平台是怎么回事,一方面可能比一味禁止更能深入孩子的内心。 让他们了解现实世界的同时,能够以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

当然,在这种问题上,家长在第一线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有时候家长需要“补课”。 如今,在腾讯成长守护平台上,共为家长推出了41门免费课程,已有256万用户实际参与了亲子话题的讨论。 如果遇到极端情况,腾讯还支持针对矛盾突出的极端情况提供一对一电话辅导的“教育热线”,已参与近千个家庭的亲子关系改善辅导。

虽然现在关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保护还有待提高,但腾讯确实在努力引导社会的关注,不再站在儿童的对立面,有疏有堵,甚至“疏”的教育大于“堵”的教育。 出路。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5)

游戏注重未成年人保护

触手可及的未来

可以说,在防沉迷、保护未成年人方面,腾讯无论从理念、技术、服务上都走在行业前列。 然而,构建未成年人防沉迷体系的需求不仅有深度,更有广度。

第三方数据报告指出,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具有普遍性。 2019年,小游戏用户规模约为1.1亿,较5年前增长16%。 截至今年1月,有游戏习惯的14岁以下未成年人中,78%是在11岁之前首次接触网络游戏。去年9月,中国社科院在《蓝皮书》中提到《面向青少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报告(2020)》指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99%。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6)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8)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南方日报、南方+、南方数字媒体研究院联合发布《2020中国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白皮书》

随着未成年人的增多,防沉迷乃至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不再是某一家企业的责任,而是整个行业的责任。

腾讯官方透露,截至2019年,腾讯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投入已超过1亿元。 如果算上人脸识别验证的成本,按照腾讯云官网每次0.68元的报价计算,腾讯每天在推广未成年人防沉迷人脸识别的业务上花费约500万元。

今年年初,腾讯还公布了“防沉迷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的“后台技术”专利申请。 在用户许可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获取地理位置来判断玩家所在区域,进一步防止沉迷。 未来可能会应用该系统的验证和监管,防止未成年人盗用他人身份证。

凭借先进的技术、专业的团队、高昂的投入成本,腾讯为未成年人保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这并不是全貌。

未来,腾讯无疑将在各方面推进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让保护方式更加全面、更容易普及。

这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中小型研发团队来说,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似乎是一个无法逾越的竞争门槛。

不过,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腾讯并没有坚持独家策略,而是希望将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机制普及给更多第三方公司。 去年5月,腾讯宣布将与游戏引擎Unity合作,共同推出防沉迷开发工具,该工具将得到腾讯成长守护平台的支持。

在腾讯的影响下,我们确实发现国内游戏用户的游戏行为以及游戏的应用场景正在发生变化。 如今,小学生已不再是游戏付费的重要群体,而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当教育部办公厅再次提及游戏监管政策时,主流声音也不再是“管理游戏并拯救儿童”。 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家长将目光聚焦到提高学生睡眠质量本身的话题上王者荣耀辅助号购买平台是怎么回事,希望听到科学教育的声音。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已经板上钉钉(图29)

以一家之力影响整个市场的用户习惯,听起来有点夸张,哪怕腾讯有自己的头部光环。 但这种微妙的情况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