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Electronic Games),是指所有依托于电子设备平台而运行的交互游戏,根据运行媒介的不同分为五类:主机游戏、掌机游戏、街机游戏、电脑游戏及手机游戏

1952年,亚历山大·S·道格拉斯在最早的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上创造了《OXO》,初具电子游戏基本特征

1958年,威廉·辛吉勃森利用示波器与类比电脑创造了《双人网球》,世界上第一个电子游戏诞生

浅谈电子游戏,愿你我的生命中能有一直热爱的游戏相伴(图1)

双人网球

1972年,布什纳尔和朋友用500美金注册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游戏公司“雅达利”(Atari)

同年,拉尔夫·亨利·贝尔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家用游戏机,被米罗华买下专利,进行了商业化,命名为“奥德赛”

浅谈电子游戏,愿你我的生命中能有一直热爱的游戏相伴(图2)

奥德赛游戏机

此后20年间,电子游戏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和大洋西岸的日本发展,诞生了诸如雅达利2600、任天堂FC、NEC PC-E、世嘉MD等经典游戏机,我们熟知的吃豆人、魂斗罗、塞尔达、马里奥、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等经典ip均诞生于此时代

20世纪90年代后,索尼进军游戏行业,与各家公司展开了激烈的市场角逐,世嘉,松下,SNK等公司一一败下阵来,索尼也打破了任天堂在游戏机市场的霸主地位

进入21世纪,随着世嘉宣布退出游戏机领域,又一公司也进入人们视野,这就是微软和它的XBOX游戏机,同时随着家用个人电脑的普及和发展,更多的游戏厂商也开始重视PC游戏市场,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微软、索尼、任天堂游戏机三足鼎立和PC端Steam、Epic、GOG、Uplay等平台百花齐放的游戏界形态。

浅谈电子游戏,愿你我的生命中能有一直热爱的游戏相伴(图2)
浅谈电子游戏,愿你我的生命中能有一直热爱的游戏相伴(图2)

了解了电子游戏的发展史,不禁让人思考...电子游戏为什么存在呢?

创造了世界首款游戏《双人网球》的美国物理学家威廉·辛吉勃森,当时他在实验室里面研究二极管CRT液晶技术,为了更好地向访客们展示实验成果,准备整点新活,不同于以往枯燥无趣的实验展示,他决定开发一款应用来通过交互的方式让人们感受显示技术的强大。于是就有了世界上一款游戏,目的是解决实验展示的枯燥,供人们娱乐。

创造了世界首款家用游戏机“奥德赛”的拉尔夫·亨利·贝尔,将游戏机首次用于大规模商业用途的米罗华,以及20年后在日本市场上角逐的任天堂、索尼、世嘉...其目的也显而易见,赚钱嘛...不寒碜

难道游戏只有供人们娱乐和商业盈利这么简单吗?

我认为都不完全是,在早期游戏机作为游戏的载体,商人们为了游戏机销量去开发游戏也理所当然,毕竟一个好的游戏库直接决定了一台游戏机的销量。

即使当时科技水平不高,即使大部分游戏还只停留在“娱乐”阶段,仍然出现了很多让人感动的游戏,如塞尔达时之笛、最终幻想,我想从那时开始,游戏就不仅是人们“娱乐”和商人“推行游戏机”的工具了,游戏俨然成为了一种故事和情感表达的载体。

浅谈电子游戏,愿你我的生命中能有一直热爱的游戏相伴(图2)

但在21世纪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游戏也有了新的意义,随着游戏画面表现和互动性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文化的载体

我可以在荒野大镖客的世界中了解西部人文

可以在刺客信条的世界中拜访名胜古迹

可以在死亡搁浅的世界中畅想人类未来

可以在只狼的世界中选择自己的忍道

可以在生化奇兵无限的世界中揭露乌托邦哥伦比亚的虚假

......

浅谈电子游戏,愿你我的生命中能有一直热爱的游戏相伴(图2)

每当我们剖析这些游戏内容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一种延续了人类千万年的文化与想法浓缩在里面。每一个场景、机制、设计的细节,都是设计者的思想在这个概念里博弈、融合、突破,以各种形式体现在游玩过程中的,这种体现远比书本更直观,比影像更奇妙,比音乐更动人

所以说,电子游戏所承担的意义越来越多,对玩家而言,“娱乐”在这里面的比重早已不再是唯一,它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标签,而是真正赋予它意义的创造者,和乐于去吸收使用它的使用者

这种意义可能是泰坦陨落中的一句“保护铁驭”

可能是光环中的一句“欢迎回家”

可能是刺客信条中的一句“万物皆虚,万物皆允”

可能是辐射中的一句“战争从未改变”

是设计者和所有玩家谈起来都能产生共鸣的一个话题

我想...有这些意义就足够了

浅谈电子游戏,愿你我的生命中能有一直热爱的游戏相伴(图2)

大概这就是电子游戏被誉为第九艺术的原因吧

“游戏终究还是虚拟的啊,除了浪费时间,有什么用?能帮你提高成绩?”

很多人应该从小就被家长和老师灌输这种思想吧,仿佛玩游戏就是不求上进,就是偷懒。仔细想想他们口中的游戏,是王者荣耀?是和平精英?想必这两个游戏至少是90%家长口中的游戏吧,当然不是贬低这些游戏,毕竟论社交性和便携性,也没有几个游戏能打,市场需求罢了

但这些快节奏的手机游戏真的不应该成为电子游戏的代名词!

“游戏还能是什么?在我眼里都是一样的,很多游戏还充斥着血腥暴力,就应该全面禁止”

想必一些顽固的反游戏者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诚然,血腥暴力怎么都不可能表现出真正高尚的形式,因此,游戏只有被当成社会虚构和审美虚构,才能充分得以体验和欣赏,游戏也分好坏和受众,但一棍子全打死,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殊不知,静下心来体验一款好游戏,其收获可能并不亚于看一部电影,读一本小说

殊不知,静下心来体验一款好游戏,可以锻炼思维,扩展知识,提高反应力

殊不知,静下心来体验一款好游戏,可以增长见识,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

人生不能重来,但游戏可以

我可以化身英雄拯救世界

可以插上翅膀翱翔天空

可以化身小人物体验各种剧情故事

可以散步在田园野外感受自然风光

失败...?重来就是了

我,可以变成任何想成为的人

我,可以做成任何想做的事

我,可以去成任何想去的地方

也许这就是电子游戏的魅力吧

愿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游戏作品出现

愿你我热爱的游戏终有一天能够洗去污名

愿你我的生命中能有一直热爱的游戏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