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

重播
暂停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

“又被预付消费上了一课!”1月14日,家住湖南长沙北辰三角洲的居民向三湘都市报反映,2023年在小区楼下的一家体能培训机构交了1.5万元报名费,只上了一节课,商家就人去楼空。维权数月,效果甚微,只得自认倒霉,“以后是不敢轻易充值了。”

这两年,预付消费纠纷多发,也引起不少人大代表关注。长沙市人大代表陈树表示,单用途预付卡在商品类和服务类交易中广泛存在,在促进消费、活跃市场的同时,也是监管的难点。建议多措并举,全过程规范单用途预付卡发行、销售、使用行为,维护社会诚信、激发市场活力。

315闪耀我守护我丨交了1.5万元上了一节课,商家就人去楼空(图1)

投诉:交了1.5万元只上了一节课

2023年8月,家住北辰三角洲奥城D3区的阳女士发现,楼下开了一家儿童体能培训机构,名为“怡威体育”,不仅小朋友可以体能训练,还有成人健身、泳池。

考虑到离家近,在工作人员的卖力推销下,阳女士交了1.5万元,给孩子报了名。“总共225节课,其中25节是送的,价格还比较划算。”阳女士告诉记者。

去年国庆前,培训机构的教练主动表示,“开发商要涨房租,我们在重新寻找场地,后面会把少儿服务转接到新场地。”当时,阳女士并未起疑,甚至还带同事前来咨询报名。

张女士也交了1.5万元报了名。没想到,只上了一节课,培训机构就关了门。张女士称,她无意中听机构教练说,培训机构还拖欠了他们工资,便感觉事态不妙。

“有老师说,公司前期一直运营良好,工资正常发放。但后来一拖再拖,拖到去年9月底也未发放。”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国庆出游回来,培训机构不仅没有正常营业,反而还把能搬的东西都搬走了。

张女士多方联系发现,受害者近百位,损失多的3万元,少的数百元,所有损失价值在60万元左右,“有人还专门请律师打官司,却被告知即便胜诉,损失可能也讨要不回来。”

1月14日,记者来到涉事门店,门店大门紧锁,隔着玻璃门可以看到店内已被清空,一地狼藉,玻璃门上还贴着门店出售的信息。

315闪耀我守护我丨交了1.5万元上了一节课,商家就人去楼空(图1)

现象:预付卡消费纠纷呈增长态势

陈树表示,从2022年12月起,新阶段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实施,随着市场的复苏,不少商超门店面临重组转租,由单用途预付卡消费引起的消费纠纷呈增长态势。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当前,预付式消费经营模式已经成为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主要风险问题之一。

一方面,规范单用途预付卡的法规仍不完善。目前我们在国家层面只有一部规章,即2012年11月施行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随着时间推移已显滞后,如仅涉及“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对其他近年来兴起的预付卡消费行业并未覆盖。一旦商家“跑路”等侵害行为发生,消费者找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时,面临取证困难。

另一方面,消费者退卡退费难。有的消费者因商家诱导承诺各种优惠而办卡,还未消费,或消费几次后对服务不满意,发生消费纠纷想要退卡却被拒绝,或被扣取不合理的退卡费用;还有就是办卡以后商家突然停业、破产、转行,未提前通知消费者办理退卡退费直接关门。

建议:规范对单用途预付卡的监管

对此,陈树建议,长沙应积极开展调研,总结地方立法经验,出台相关法规,全过程规范对单用途预付卡的监管,建立预收资金存管制度。

组织开展单用途预付卡专项清理、整顿行动。对于发行单用途预付卡的经营者、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有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申请注销或者正在办理注销手续的等情况,不得发行预付卡或者为消费者办理续卡,并应向消费者发出消费警示。同时应加强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此外,还要完善单用途预付卡消费的各部门联动监管机制。根据现行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预付卡发卡企业是在商务主管部门备案,但受理消费者维权投诉是市场监管部门,在取证、为消费者追回经济损失上面临种种困难。从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出发,建议建立以市场监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的信息共享、快捷高效、无缝对接的联动监管机制,推进监管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和社会化。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